从非洲大地到思政课堂:一位农机专业教师的援非成长与育人实践
2025-10-27 车辆工程学院 杨林、赵璟源 访问量:
当丁泽华老师站在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笃实楼的讲台上,面对学生们求知的眼神,他深知那段援非经历已成为教学生涯中最宝贵的财富。2024年10月-2025年7月,作为第20期援埃塞俄比亚农业职业教育技术援助项目成员,丁泽华第一次踏上了非洲大陆这片神秘而充满生机的土地。在为期10个月的援教工作中,丁泽华不仅传授农业机械技术,更将这段特殊经历转化为思政教育的鲜活素材。
在埃塞俄比亚阿拉格学院任教期间,他克服生活条件艰苦、文化差异显著等挑战,承担农机专业课程教学,并为当地教职工开展技术培训。
面对教学资源相对匮乏的实际情况,丁泽华因地制宜,创新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,将中国先进的农业机械技术有机融入当地教学实践。这段经历让他深刻认识到,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,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功底,更要怀揣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深厚的家国情怀。
回国后,丁泽华第一时间向学院教工党支部递交了思想汇报,并主动申请担任2025级新生班主任工作。同时,他积极申报思想政治研究案例撰写项目,希望将援非经历中的感悟进行系统化梳理和理论提升。
2025年10月27日,在党委宣传部龙雯部长指导下,丁泽华进一步明确了将个人经历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的思路与方法。龙雯指出:"要善于挖掘援非经历中的思政元素,将个人故事与时代精神相融合,使案例既富有感染力又具备思想高度。"
目前,丁泽华在承担农机专业教学任务的同时,认真履行新生班主任职责,积极与辅导员团队探讨如何将援非案例转化为思政教育的有效资源。通过将非洲教学见闻融入课堂,让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,深切感受祖国的强大和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。
这段从非洲大地到思政课堂的特殊旅程,让丁泽华真正体会到"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"的深刻内涵。作为一名青年教师,他表示将继续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融入专业教学各环节,用实际行动践行教育者的初心和使命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