铭记历史守初心——校党委书记毛祥成深入思政课堂与生机学子同听"开学第一课"
2025-09-12 马克思主义学院 访问量:
9月9日上午开学第一课,党委书记毛祥成深入思政课堂一线,听取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李宇晴讲授的《形势与政策》专题一《纪念抗战胜利坚定民族信念》。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黄芳、质量管理处处长陈红媛参与听课。
课堂开篇,李宇晴老师以“为什么要举行‘九三’阅兵”为问题导入,向学生清晰阐述本专题的教学目标——通过回顾抗战历程、解读抗战精神,帮助学生深刻认识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与时代价值,树立坚定的民族信念,将爱国情怀转化为成长奋进的动力。她告诉同学们,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,而是为了更好地开创未来。
课堂上,李宇晴老师将厚重的历史与鲜活的教学形式相结合。通过展示抗战时期的珍贵史料图片、播放纪录片片段,生动还原了从九一八事变到"抗战胜利"的关键历史节点,让同学们直观感受革命先辈在艰难处境中坚守信仰、奋勇抗敌的英雄气概,深刻领悟到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。同时,她以现实的案例,引导学生结合当下社会发展实际展开思考,鼓励大家分享身边践行爱国主义精神的案例,让课堂成为历史与现实对话的平台。通过这堂课,同学们不仅重温了那段波澜壮阔的抗战岁月,更在思想深处种下了爱国与担当的种子,明白了要把"天下兴亡、匹夫有责"的抗战精神融入日常,既要学好专业知识,更要涵养家国情怀,做到知史爱党、知史爱国,在学思践悟中传承红色基因。
听课过程中,毛祥成认真记录课程的教学重点,细致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学习状态。课后,毛祥成与李宇晴老师进行了深入交流,对其授课效果给予充分肯定。他表示,这堂专题课史料丰富、逻辑清晰,既讲清了历史事实,又注重价值引领,成功将历史记忆转化为学生的精神养分,是一堂有温度、有深度的思政课。
同时,毛祥成书记结合课程内容对思政教学工作提出进一步期望。他指出,思政课教师要持续挖掘红色文化资源,创新教学方法,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讲好中国故事、传播红色精神,让思政课既有思想高度,又有情感温度;要加强课堂互动设计,引导学生主动思考、积极表达,让学生从"被动听"变为"主动学",真正实现思政教育入脑入心。他强调,年轻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历史素养与教学能力,在教学实践中打磨精品课程,让思政课成为引领学生成长的"指路明灯"。